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2篇
  免费   63篇
  国内免费   202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46篇
地质学   555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福建省古生代至中生代大地构造演化的格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边效曾  褚志贤 《福建地质》1993,12(4):280-291
松溪—长汀断裂带和福州—永定断裂带是控制福建古生代及以后大地构造演化的两条北东东向的断裂带。地质地球化学资料表明,前者是加里东期的地体碰撞带,沿线分布了构造混杂岩、变质超基性岩体、具有角闪岩相和中压矿物的变质岩以及同碰撞型花岗岩体,以后又发育为A型俯冲带;后者是发育于加里东构造层之上的海西期张裂带,在形成海西期的福州—永定海峡的同时,产生了石炭纪海底双模式火山岩及层控铁矿,印支期的碰撞活动使海峡封闭并发育A型俯冲作用。由此,北东东向的松溪—长汀断裂带和福州—永定断裂带可以将福建划分为三个古生代的构造地层地体:闽北地体、闽中地体和闽东南地体。通过对福建省古生代地体构造分析、古地磁测量及古地理重建,展现在我们眼前是:华南(其中包括福建)在古生代中期从冈瓦纳大陆分离出来后,横渡特提斯海,在古生代末至中生代初到达劳亚大陆,与中朝板块碰撞引起了福建地体间强烈的造山运动。  相似文献   
72.
苏鲁超高压变质地体及其成因解释   总被引:29,自引:7,他引:29  
张儒媛  从柏林 《岩石学报》1993,9(3):211-226
  相似文献   
73.
在中国陆内南北板块之间古缝合线内大别-胶南高压地体中。分布着一套变质程度不一的杂岩系,我们将其划分出三期高峰变质作用形成的不同性质变形变质岩相带,并阐述了各自所代表的矿物流体包裹体特征,计算出它们形成时的温度、压力、氧逸度、差异应力等热动力参数,为揭示地体变形变质环境和构造演化特点,提供了可靠(?)数值根据。  相似文献   
74.
造山带的网结状构造样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网结状构造样式是造山带地壳结构的一个重要特征,表现为线状强应变带与夹持其间的透镜状弱应变域规律组合格式。这种网结状型式在几何学上具有尺度不变性,并具三维特征,理论分析和实际观察指出,这种网结状构造样式,是在应变软化作用及变形分解作用控制下递进发育而成的,而造山带地壳结构的不均一性、组成造山带岩石的流变学特征以及变形物理环境,又是控制应变软化及变形分解作用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5.
新疆西准噶尔花岗岩类的时代及其成因   总被引:40,自引:0,他引:4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西准噶尔地区存在两期不同成因的花岗岩类,一期为与弧后盆地封闭有关的海西中期(305—320Ma)、以小岩体产出的花岗闪长岩-石英闪长岩;另一期为后造山的海西晚期(240—280Ma)的以巨大岩基形式产出的碱长花岗岩。  相似文献   
76.
福建长乐-东山构造带的变形特征及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高俊  张建新  王荃 《地质论评》1993,39(1):57-63,T001
福建长乐—东山构造带是我国东南沿海中生代NE向线性构造带的一部分。从西向东分为三个亚带:福清—云霄钙碱性火山岩带(J_3);长乐—东山NE向韧性剪切带(K_1); 平潭—东山变质地体(P_z—J_3)。火山岩带以浅层构造、脆性挤压变形为特征。变质地体为一外来体,以深层构造、多期(即前J,J,K_1)叠加变形为特征,并于J_3末增生到欧亚大陆边缘。韧性剪切带是叠加在变质地体增生带上,为一左行平移简单剪切带。  相似文献   
77.
在1∶5万区域地质填图及专题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变质岩石中的岩浆侵位变形构造、褶皱构造及变形与变质作用的关系等三个方面的问题。研究表明冀东太古宙高级区变质岩石中不同程度地发育岩浆岩构造,包括在不同类型片麻岩之间所表现的穿切构造、基性岩墙中的矿物定向构造以及基性岩体边缘及其围岩的变形构造等,褶皱构造可分为表壳岩褶皱及片麻岩褶皱,高级区可能不存在大型的片麻岩褶皱,通过镜下特征矿物相的研究并结合野外变质基性岩墙的产状及特征,建立区域变质与变形作用的关系,从而为区域地质事件表的建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8.
本文通过重磁资料的数据处理和反演、天然地震震源的统计以及深断裂与火山活动关系的研究提出:佳木斯地体与两侧的造山带有着截然不同的地壳物质组成和构造类型,晚白垩世以来,其深部构造活动性较两侧更强。  相似文献   
79.
The Late Triassic igneous rocks in the Yidun terrane can provide vital insights into the evolution of Plaeo-Tethys in western China. We present new zircon U-Pb, whole-rock geochemistry, and Sr-Nd-Pb-Hf isotopic data for the Litang biotite monzogranites, Yidun terrane. The biotite monzogranites have a zircon U-Pb age of 206.1±1.0 Ma(MSWD=1.9,n=30), which indicates Late Triassic magmatism. The biotite monzogranites display I-type affinity, high Na_2O(3.38-3.60 wt%) contente,medii SiO_2(67.12-69.13 wt%), and low P_2 O_5 contents(0.10~0.12 wt%). They enriched in Rb,and Ba and depleted in Nb and Ta, with negative Eu anomalies(Eu/Eu*=0.74—0.81). They have evolved Sr-Nd-Pb-Hf isotopic composition, i.e.,(~(87) Sr/~(86 )Sr)i=0.714225 to 0.714763, negative ?_(Nd(t)) values of -2.0 to-2.6 with two-stage Nd model ages ranging from 1.01 to 1.05 Ga, negative ?_(Ht)(t)) values o f-3.4 to-4.1 with two-stage Hf model ages of 1.85 to1.88 Ga, suggesting a matured crustal sources. Their low Al_2O_3/TiO_2 ratios and medium Cao/Na_2O ratios, medium Mg~# and SiO_2 contents, low [molar Al_2O_3/(MgO+FeO~T)] values, and high [molar Cao/(MgO+FeO~T)] values indicate that the Litang biotite monzogranite was formed by partial melting of metabasaltic rocks. Based on the previous studies, we propose that the Litang biotite monzogranite derived from the westward subduction and closure of the Ganzi-Litang ocean during the Late Triassic-The mantle wedge-derived mafic melts provided sufficient heat for partial melting of ancient metabasalt protolith within the middle-lower crust.  相似文献   
80.
本文报道了青藏高原北拉萨地块纳木错西缘变质辉长岩和花岗片麻岩的锆石U-Pb定年、岩石地球化学和锆石Hf同位素分析结果。锆石LA-ICP-MS定年结果表明,变质辉长岩和花岗片麻岩的原岩形成时代分别为720±6Ma和732±7Ma,相当于新元古代中期。变质辉长岩为钙碱性系列,具有Nb、Ta和Ti负异常,与岛弧玄武岩类似。变质辉长岩中锆石具有较高的εHf(t)值(+5. 2~+9. 7),应当是源自俯冲环境下相对亏损的地幔楔。花岗片麻岩原岩为I型花岗质岩石,并且具有较为均一的锆石εHf(t)值(-3. 3~+0. 3),可能形成于地壳内古元古代变质火成岩的部分熔融作用。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变质辉长岩和花岗片麻岩的原岩应当形成于新元古代中期的洋壳俯冲消减过程。北拉萨地块上的前寒武纪岩浆和变质记录与东非造山带的活动时限较为一致,因而北拉萨地块可能与东非造山带具有亲缘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